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強生寓所

走路不穩就一直練習走路,效益其實並不高-治療師說給你聽

已更新:2月20日

當年紀漸長,高齡長者難免遭遇如跌倒、骨折,心血管功能不佳的甚至會遭遇中風;病後通常都需休養好一陣子;然而,在休養期間,長者們的肌力、耐力通常都會大幅減退,導致在病後無法走路,甚至無法站起。


大多數人都理所當然的認為,只要帶著長輩們練習走路,走久了,走路就會進步。其實並不然,在練習走路前,若基礎關節活動度、腿部肌群沒有先練起來,不但練習的效果減半,也容易身體不穩,導致用更多代償的方式,導致走路姿勢歪斜,也會產生更多跌倒風險。


開始走路前,應該要注意哪些重點?

一、關節活動度

病後復原期間,長者們可能會因為久坐、躺床好一陣子,導致軀幹、骨盆、下肢的關節活動度都有可能受限;在開始練習站立與步行前,應要先打開關節活動度,長者們才有機會用正確的姿勢練習步行。


二、基礎肌力、耐力訓練

在走路前,軀幹的腹內、外斜肌、腹橫肌、髖部的臀大、臀中肌以及大腿的股四頭肌,是在走路時維持軀幹骨盆穩定最重要的幾條肌肉,病後的患者也常見在這幾個動作產生無力。


在初期誘發動作時,需在無重力、阻力的狀況下進行,讓患者不需抗重力將動作做出。就算不抗重力的狀況下,患者的肌力有時也無法讓其將完整關節角度做出;如股四頭肌主導的膝伸直動作,有些無力的患者只能主動將其伸直10-15度,這時需重複練習,直至患者有能力完全達到關節角度,再施予阻力


醫院或市面上常見的踏步機,也很適合患者們練習股四頭肌的訓練,是很適合讓長輩們練習的器具!


三、承重能力、平衡訓練

當打造出基礎肌力後,更要讓長輩們練習雙腳承重,如站立下重心轉移、跨步訓練,幫助長輩們在走路時雙腳可以支撐身體重量,減少軟腳、跌倒風險,也是在這個時候,帶領長輩們練習步行,才會比較有效果。


進行承重訓練時,同時也可以進行平衡訓練,如站姿下向左右、向上取物,最後是旋轉軀幹向後取物,若軀幹可以伸長的越多,代表平衡能力越好喔!


另外一個平衡訓練,就是蹲姿撿球、考驗患者患側大量承重的能力。在蹲下時,患者要保持股四頭肌離心收縮、軀幹骨盆穩定、重心維持在身體中線,對許多患者來說是非常困難的挑戰。


四、功能性訓練、協調訓練

當患者已經可以走一段路,不論是否有拿著拐杖,都可以進行功能性的訓練,如走路至廁所、跨障礙物、走石頭地、樓梯、斜坡、跌倒爬起…等多變且不同狀況的環境。


若能力已經恢復的非常好的長輩,就可以進行協調訓練,如跨步擺手、甚至是快走、跑、跳,已經練到協調訓練的長輩們,基本上想要自己出遊,就已經沒有問題囉!


(李建明職能治療師 撰)

60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